跳到主要內容區

【轉載】童年逆境

創傷知情(Trauma-informed)---童年逆境

轉載自: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88399636

        根據《深井效應》作者的臨床經驗,兒童在「惡性壓力(毒性壓力)」下,大腦神經系統的生化機制、會使得理性分析的「前額葉皮質功能」受抑制,而來自杏仁核的恐懼反應又被過度喚醒。因此造成孩子根本無法專注,自我控制力較低、變得躁動不安、易怒、容易放棄、衝動、有攻擊行為。如果學校老師不具備CA(童年逆境)與「創傷知情」的概念,便會去標籤化學生、把孩子當「有問題」的壞學生,給予懲罰。如此,將不斷地去「複製」孩子的挫敗經驗,一再喚起壓力創傷反應。這些以愛為名的管教與要求,都會把孩子逼到身心失調的狀態中,導致更多脫序行為與身心疾病的產生。

 

所謂「知情」就是「具備知識」。知識就是力量。

        具備知識、你才有「回應」孩子的能力與力量。當你具備了知識、你才有能力去「回應」孩子因創傷所顯示的「脫序行為」。

        面對經常闖禍、偷竊、作弊、肢體暴力、情緒失控、課業跟不上的學生,如果你具備了「創傷知情」的概念,你就不會用這樣的語言去責備孩子:「你怎麼可以這樣。你這個壞孩子,你沒救了…」。你會帶著慈悲、溫柔地去問他:「孩子,你怎麼了?」、「你還好嗎?」、「你家裡有發生了什麼事嗎?」

        據說在美國加州,有一群老師正在接受關於兒童創傷(Trauma)的相關課程,這些課程教導老師去「理解」被一般老師認定的「壞孩子」,他們所表現出的那些「壞行為」──像是攻擊行為、容易情緒失控、隨意罵人、罵髒話、推打同儕、上課搗亂、不守秩序、逃學、打電動、混幫派等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其實這些「壞行為」,可能都是孩子在家庭所「受暴力創傷」的結果。如果一個老師具備創傷知情的概念與知識,就不會被孩子的行為給嚇到、或被惹毛。她會知道,孩子的這些行為,不是針對你、他們不是故意的。所有他們的攻擊、破壞、不合作、不合群的行為,都只是在顯示一件事:『我受傷了。我需要被幫助。』而已。是的,他們只是「受傷」的孩子,他們不是「壞孩子」。

        在美國現在有所謂的「創傷知情學校」(Trauma-Informed Schools),這整間學校的教職人員都有接受關於兒童家庭創傷的訓練,所以他們可以理解孩子的脫序行為可能是來自過去某一個創傷經驗而已,他們不會被孩子的行為嚇到、被惹毛、憤怒、或感到挫折、無力感。這些受過「創傷知情」訓練的老師,知道如何去「回應」學生脫序的行為,去安撫他們的情緒、去理解他們情緒背後的故事。當孩子的情緒、脫序行為能夠「被理解」、而不是「被譴責」時,孩子就有機會從過去的創傷裡走出來、被療癒。相對的,如果沒有受過創傷知情訓練的老師,自然會用傳統方式去管教、對付學生,把他們當作「壞學生」──責罵、當眾羞辱、處罰、體罰、記過等,然而,這種「以暴制暴」的教育方式,將會讓這些孩子再度經驗暴力、再度「二度創傷」 (Re-traumatize)。因此,學校老師有沒有接受過「創傷知情」的訓練真的差很多,對學生的影響很大。

        近年來,台灣學校也開始重視「創傷知情」教育,很多學校開始找心理專家到學校裡為老師們上課,這是好事,很值得推廣。畢竟現失功能的父母與家庭真的很多(因為父母本身也是傷痕累累),被家暴、受虐的孩子真的很需要「外面的資源」與幫忙。當你具備「創傷知情」的專業知識,你就可以幫到這些孩子、你就會成為他們人生中的「貴人」。

 

誰應該具備「創傷知情」專業知識?

        所有會接觸到兒童、青少年的學校老師、輔導老師、社工師、心理師、醫師、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等等都需要。不只如此,還有:父母、配偶、創傷者本身,都是需要接受「創傷知情」教育的。

 

為什麼就連受創傷者本身,也需要具備「創傷知情」的知識?

       如果創傷者自己本身也具備「創傷知情」專業知識,他會知道自己受傷了(就如同一般人說的「病識感」),知道小時候的家庭創傷對自己是有影響的(包括性格、習性、情緒、人際、生活等。),知道自己的恐懼、焦慮、憂鬱、沒安全感可能都跟童年創傷經驗有關,如此,他就可以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他自己的人際關係。

        當你知道自己內在有一個「洞」、有一個「地雷」時,就可以盡量避免讓自己再掉進去那個「洞」裡。同時、你可以在別人惹毛你之前、先告訴別人,「請你不要踩到我的地雷」,如此作為,你就是保護了自己,同時也在保護彼此關係。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