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看見多元性別

中心實習諮商心理師劉柏宏

     台灣自2017年5月24日由司法院公布「大法官第748號解釋」後,正式通過「同性婚姻平權法案」。不過,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異性戀以外」的族群認識仍貧。無論是報章雜誌上媒體的渲染,或是社群網路相關資訊的留言中,仍可看到一般人對於展現出對傳統「異性戀以外」的族群有不瞭解、嘲弄,甚至是惡意中傷。

      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一旦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光是身為「男性」、「女性」的生理差異,就承接了父母、周遭親友以及整個社會的期許及規範。性別的「界線」雖幽微,但背後的意識形態影響卻十分深遠。從出生時醫院衣著「男生粉藍、女生粉紅」的區別,伴隨著成長過程中「男生要勇敢大膽、女孩子要文靜優雅」的規訓,到進入校園後或隱性、或顯性的鼓勵「男生理短髮穿短褲、女生留長髮穿裙子」服儀規定,一直到成年後的「男性要五子登科、女性要相夫教子」的成家立業壓力。上述的種種忽略身而為人的個人差異(能力、特質、興趣、喜好及未來規劃),而僅以性別的不同直接進行二元的歸類與區分,就這樣輕易決定了個人「應該要如何」的自我認同以及未來一生的走向,其實是相當武斷且充滿遺憾的。

 事實上,「性別」的概念相當多元且細緻,並非如同社會大眾認知一般的二元區分,而是比較接近光譜的概念。過去的學者經研究後將「性別」區分為四個面向,分別是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氣質(表現)以及性傾向。以下將以圖表做簡易的介紹:

 

性平光譜

 

從上述的介紹可以得知,這四種面向並非總是固定不變的,而彼此可能會因每個人的狀況有不同的排列組合。因此,藉由認識多元性別,我們不只是消極地「包容」與自己有差異的人,而是主動地「瞭解」身而為人的差異,藉以消彌彼此想法上的偏見及歧視行為,進而拓展自己的心胸與視野。

瀏覽數: